习近平总书记强调,要用好学科交叉融合的“催化剂”,加强基础学科培养能力,打破学科专业壁垒,对现有学科专业体系进行调整升级,瞄准科技前沿和关键领域,推进新工科、新医科、新农科、新文科建设,加快培养紧缺人才。
“我们已经进入产业发展史上的信息化时代,而高校各门各类专业仍占据招生门类的绝大部分比例,仅有少数院校开设少量交叉学科课程,学科界限分明。”省政协委员、中南大学党委委员、本科生院院长何旭辉表示,分科治学的原因之一在于复合型师资力量薄弱,课程缺少相应的教学人才。同时,文理工科的创新大多仍然停留在传统学科之间的表层交流,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基础学科之间缺乏深层互动,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“新文科”建设。
如何做好学科交叉融合,打破学科专业壁垒?在何旭辉看来,高校教育应结合自身优势,联合文理工农医等学科,共同寻找新的学术生长点,避免与时代脱离形成“学科孤岛”,营造高校学科建设新生态。
何旭辉建议,打造学科交叉研究团队,创建跨学科研究平台。以需求为导向,设置专项调研课题,组织以中青年为主的学科交叉团队和科研梯队,兼顾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,鼓励自由探索和服务国家目标相结合,强化有组织科研,形成系统化的学术理论与研究成果,在内容上提供坚实保障。
同时,师资队伍的建设同样至关重要。何旭辉表示,要培养复合型师资力量,开展“新文科”跨学科通识教育。通过开展多知识模块、多发展面向的通识教育,新编系列“新文科”通识教育教材,革新教学组织模式,开发慕课,推动线上线下联动教学与传播。
“在教学过程中,充分利用学科交叉研究成果,实现科研反哺教学,指导学生开展跨学科研究,促进‘新文科’常态化研究与传播机制的构建,推动文化创新、科技创新。”何旭辉认为,随着“新时代”的来临,“为学术而学术”和“面向民众的学术”应该齐头并进,推进学科交叉与新文科建设和科普联动将与现实、社会、政治重新缔结更加紧密的新关系,并将推动湖南省成为地域文化挖掘传播和保护的示范性标杆。
文 | 政协融媒记者 彭叮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