往事钩沉
晚清学子的“观念留学”
发布时间:2022-11-14 编辑:湘声报
分享

□ 游宇明


拳头砸下来总会让人感到疼痛。自鸦片战争开始,国家频被外敌欺侮,从未有过缓过气来的时候,曾国藩、李鸿章、左宗棠、沈葆桢、张之洞等一些晚清地方务实派官员开始进行反省,他们得出一个结论:要救国,就必须“师夷长技以制夷”“中学为体,西学为用”,因而义无反顾地发动“洋务运动”,先后数次推动朝廷选派适龄学子赴日本和欧美留学。这种早期的留学潮成了晚清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的标志性事件。

1908年8月,22岁的浙江余姚人蒋梦麟从上海南洋公学毕业后赴美留学。蒋梦麟赴美坐的是轮船,在船上,他看到外国男男女女依偎在一起跳舞,非常震撼,感到很不顺眼。他从小接受的教育是“男女授受不亲”,现在男女不仅“授受”相亲,还要面对面抱在一起,岂不是大伤风化?但年轻的心终究是充满好奇的,多看几次,他居然“慢慢开始欣赏跳舞的优美”。蒋梦麟留学的目的地是加利福尼亚大学,该校有个大门叫“赛色门”,门上雕有许多浮雕裸像,也很让他生出违和感。后来,随着他对伦理道德观念的加深,开始对这些雕像见怪不怪。

陈独秀留学日本后,最大的观念转变就是从对包办婚姻的容忍变成无比痛恨。1901年他留学日本,1903年回国,次年在芜湖创办《安徽俗话报》,向民众传播新思想。他在《恶俗篇》中公开批判旧婚姻制度:“人类婚姻的缘由,乃因男女相悦,不忍相离,所以男女结婚,不由二人心腹情愿,要由旁人替她作主,强逼成婚,这不是大大的不合理吗?你看中国人结婚的规矩,哪一个不是父兄作主,有一个是男女相悦,心服情愿的吗?”他也特别反感男尊女卑:“中国的法律,男子虽有七出的权利,男子不好,却没说女子可以退婚。这不是大大不平的事吗?天生男女都一样,怎么男子可以退女人,女人却不能退男人呢?”我们完全可以设想,没有那段海外留学经历,陈独秀对婚姻与男女关系的认识绝对抵达不了如此地步。

比陈独秀晚4年赴日本的文艺青年李叔同也是“观念留学”的代表人物,这位曾经的富家公子早岁根本没把金钱、青春当回事。母亲去世后,他认为自己的“幸福时期已经过去”,决定负笈东瀛。李叔同觉得当时的晚清是一团死水,想激发出生机,就得“移风易俗”。而要转移风气,文艺第一时间可以派上用场。刚到日本不久,他就与一帮志同道合的朋友发起组织青柳社,演出了《茶花女》《黑奴吁天录》等话剧,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解放色彩和反抗意识。

依常理,学生出国留学,应该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,以便学好本领报效国家。只是晚清时期的留学有点复杂,那时的清朝皇家人一心想的是保住摇摇欲坠的统治地位,连承诺的“君主立宪”都拖三拖四。在如此背景下,留学生们热情接受外界新鲜事物,产生现代生活观念和政治思维,也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。与知识上的留学相比,观念上的留学无疑更加重要。前者学的只是知识,后者在学到知识的同时,还可以造成一种可以发展既有知识甚至造就新的知识的开放的文化。有了这样的文化,一个民族、一个国家的筋骨才可能真正强壮,也才能避免日后的再度挨打。


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