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史博览
【读史札记】敢于进言的两个典故
发布时间:2016-05-27 编辑:
分享

  ◆唐宝民

  

  《涑水记闻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,是关于真宗皇帝的:石熙政是北宋的一名将领,他在担任宁州知州时,曾经上书真宗皇帝说:“前几天清远军失守,是因为朝廷一向对此地没有给予充分重视。”随后,石熙政又谈到了宁州的防守问题,认为朝廷给宁州的兵太少了,提出了要朝廷向宁州增兵三万的请求。真宗收到石熙政的上书后,说:“西边之事,我从来不敢忘记,只是熙政远离朝廷不知内情罢了。”真宗虽然不同意石熙政的想法,但从他的口气中可以看出,他也并没有责怪石熙政的意思。然而,不怕没好事,就怕没好人,朝中的周莹等几个人,是典型的小人,且曾与石熙政有过过节,便趁机挑拨说:“清远失守,是将帅无能的缘故,而石熙政敢于如此出言不逊,一定要治他的罪!”可真宗皇帝却说:“群臣敢于进言,是非常难得的。如果其言可用就采纳,不可用就算了。假如一定给熙政治罪,那以后谁还敢进言?”于是,非但没有治石熙政的罪,反而下诏书表彰了石熙政。

  

  同样的故事,在明成祖朱棣身上也发生过,《典故纪闻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:高文雅是成祖在位时的一位臣子,有一天,他在陈述时政时,首先提及建文帝的事,其后又谈到了救荒恤民的问题,言辞非常直率,一点顾忌都没有。众所周知,朱棣的皇位,是从他侄子建文帝朱允文手中抢过来的,因此,高文雅当众提起建文帝,显然是犯了大忌。于是,他刚陈述完毕,有一个马屁精就站起来了。这个马屁精叫陈瑛,是一名都御史。陈瑛强烈要求成祖治高文雅的罪,但成祖却说:“没有做过官的人,不知道忌讳,可以宽恕。他所说的话中有可以采纳的,不能因为讲的直率而废弃。”随后,成祖又召见尚书郑赐,告诉他说:“不因直言而治罪,就会忠言进、谀言退,自古以来拒谏的事情,明主是不做的。你应当体会我的心思,今后有谈论政事的,只看其能用与否。人的见解有所不同,如果有违逆之处,不可加罪。陈瑛这个人比较刻薄,不能帮助我实行善政,你们要警戒他。高文雅可由吏部衡量其才能授任官职。”

  

  言者无罪,闻者足戒;有则改之,无则加勉。对提意见人开明民主、即便所提有出入有偏激,也要给予最大的包容。

  

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