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史博览
“信任”其实是试探
发布时间:2016-05-06 编辑:
分享

  ◆唐宝民

  

  《三国志·蜀书·诸葛亮传》中记载了刘备临终前在白帝城向诸葛亮托孤的经过:章武三年的春天,刘备在永安病情加重,于是把诸葛亮从成都召来,把后事嘱咐给他。

  

  刘备对诸葛亮说:“你的才能是曹丕的十倍,必能安定国家,最终灭魏灭吴,统一中国。假如继位的皇子可以辅佐的话就辅佐他,如果他不能成材的话你就自己取而代之吧。”诸葛亮流着泪说:“我一定尽我所能,精忠蜀国,死而后已!”刘备又写诏书命令儿子说:“你与丞相一同处理国事,对待丞相就要如对待父亲一样。”刘备对于诸葛亮,一直是绝对信任的,凡军国大事均委托给诸葛亮处理,自己从不干涉。在临终托孤之际,这种信任达到顶点,刘备竟然告诉诸葛亮:后主如果有辅佐的价值,你就辅佐他;如果实在不成气,你就把他废掉自己做皇帝吧!人与人之间,特别是君臣之间,能达到这样的信任,真的很难能可贵。

  

  《三国志》作者陈寿因此在书中评说刘备道:“刘备弘毅宽厚,明于知人,恩加部属,有刘邦的胸襟风度和英雄器宇。后来把蜀国以及孤儿托付给诸葛亮,心神都出至诚,诚然是君臣之间的至正大公,古今典范。”

  

  在刘备白帝城托孤的136年后,感人的“信任”情节再次发生,这次的主角是前燕景昭帝慕容儁与弟弟太宰慕容恪,据《资治通鉴》所载,公元359年,慕容儁患病,对慕容恪说:“我病得这么虚弱,恐怕是好不了。寿命长短,都没有什么可怨恨的了!不过现在东晋和前秦未除,慕容暐年幼,担心他应付不来。我想效法宋宣公,将皇位交给你。”但慕容恪坚决拒绝,说:“陛下若果认为臣能够承担安定天下的重责,难道臣就不能好好辅助少主吗!”慕容儁听后很高兴。

  

  两次托孤事件中发生的“信任”,的确令人感动,然而,真的是信任吗?与其说是信任,不如说是试探,正是因为不放心,所以才有意试探,看看对方的反应。

  

  刘备担心诸葛亮有异心,所以先声夺人地向他发出警告,无非是想要挟孔明,让他表出这样一个态度:“效忠贞之节,继之以死!”如果诸葛亮是个心无城府之辈,稍微露出点喜色,他马上就会脑袋搬家。好在诸葛亮一向聪明过人,所以立即跪下表达忠诚,刘备这才放心下来,而诸葛亮也逃过了一劫。慕容儁对慕容恪的试探也是同样道理,虽然两人是兄弟关系,但政治是不讲亲情的,慕容儁病重时,皇太子慕容暐才十岁,根本无法把持朝政,只能依靠慕容恪摄政,朝中及各地遍布慕容恪的势力,如果慕容恪有异心的话,没有谁能制止他,所以慕容儁不能不顾虑重重,便在病重时试探慕容恪,好在慕容恪此人的确是忠心耿耿,并立即向慕容儁表达了忠心,因此使慕容儁不再疑心自己,也因此保全了自己。

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