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史博览
钱玄同与鲁迅分手前后
发布时间:2016-05-06 编辑:
分享

  ◆鲁建文



  1936年在章太炎追悼会上合影,右二为钱玄同,右三为周作人。

  

  在上世纪新文化运动中,钱玄同与鲁迅都是赫赫有名的主将。他们曾一度有着很深的友谊,后来却因产生隔阂而分道扬镳。但鲁迅先生去世后,钱玄同却写过一篇十分真切的追忆文章,给予了他相当高的评价,同时也指出了他性格上的弱点。日前,从网上读到这篇文章,感到对我们了解认识鲁迅这位伟大的文学家很有裨益。

  

  钱玄同与鲁迅,应该说是上个世纪初在日本相识于章太炎的门下。当时流亡在日本的章太炎创办“国学讲学会”,讲述中国的小学和历史。由于他采取不收中国留日学生听讲费的形式,吸引了不少中国学生。为了错开中国学生与本校课程安排的冲突,章太炎还增开了一个周日特别班。钱玄同与鲁迅、周作人、许寿裳、朱希祖等就在这个班里一同听取章太炎讲授《尔雅》、《说文解字》。据钱玄同回忆说:“周氏兄弟那时正译《域外小说集》,志在灌输俄罗斯、波兰等国之崇高的人道主义,以药我国人卑劣、阴险、自私等龌龊心理。他们的思想超卓,文章渊懿,取材严谨,翻译忠实,故造句选辞,十分矜慎,然犹不满足,欲从先师了解故训,以期用字妥帖。所以,《域外小说集》不仅文笔雅驯,且多古言古字,与林纾所译小说绝异。”可见,他们当时已经相识,尽管仅限于每个星期会面一次,谈不上很深的友谊,但对周氏兄弟是相当佩服的。

  

  钱玄同与鲁迅真正接触多起来,进而建立很深厚的友谊却是在新文化运动开始后。那时钱玄同是《新青年》六位轮流编辑之一。据鲁迅在《呐喊·序》中回忆,急需为思想启蒙组稿的他,很快想到了曾在日本章太炎门下的同学鲁迅,便跑到绍兴会馆去看望正在抄古碑的这位老同学,质疑他当下所为的作用,劝他写点文章。鲁迅对他说:“假如一间铁屋子,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,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,不久都要闷死了,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,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。现在你大嚷起来,惊醒了较清醒的几个,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,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?”钱玄同回答说:“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,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。”钱玄同的劝说,最终让鲁迅答应邀请,于是便有了最初一篇白话小说《狂人日记》。接着鲁迅也参加了《新青年》的编辑工作,两人一起战斗,发表了不少反对旧文化、提倡新文化的犀利文章。他们不仅意气相投,观点一致,而且集中火力,协同作战。直到1925年的“女师大风潮”期间,他们仍然一同发表联名宣言,支持学生驱逐校长杨荫榆的行动。

  

  然而,“女师大风潮”后,鲁迅被迫离开北平南下厦门大学任教,他们的关系则开始由密变疏,最终于1929年5月决裂。当时钱玄同与从厦门回来的鲁迅在北平孔德学校相遇,看到鲁迅的名片仍然是“周树人”三个字,笑问鲁迅:“原来你还是用三个字的名片,不用两个字的。”他的意思自然是为何不用大家都熟知的“鲁迅”这个笔名。鲁迅却回答:“我的名片总是三个字的,没有两个字的,也没有四个字的。”显然,鲁迅的意思是指自己不像钱玄同那样用“疑古玄同”这样怪癖的名字。两人就这么简单几句的对话,于是不欢而散。

  

  据有关学者的研究分析,这次相遇之所以这么快成为两人友谊的终点,可能有两个不可忽视的因素:一是鲁迅当时的心情。鲁迅兄弟失和后,钱玄同却一直与周作人关系十分密切。特别是,他与鲁迅视为仇敌的曾经传播他的《中国小说史略》系抄袭之作谣言的顾颉刚交好,并一同与鲁迅在孔德学校相遇,因此难免不让鲁迅夙怨一触即发。二是两人的思想变化。他们已经不再是新文化运动时那样意气相投、观点一致了。钱玄同对鲁迅参加左翼文艺运动很是不满,在给周作人的信中则语带讥讽地称他为“左翼公”、“左公”,足见思想上的隔膜已经不浅。于是这对昔日的章门弟子、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就再也没走到一起了。

  

  尽管他们已经分道扬镳,但1936年鲁迅去世后,钱玄同却撰文《我对于周豫才君之追忆与略评》,高度地赞扬了鲁迅先生三大值得学习的长处:一是治学最为严谨。“无论校勘古书或翻译外籍,都以求真为职志。他辑《会稽郡故书杂集》与《古小说钩沉》,他校订《嵇康集》与《唐宋传奇集》,他著《中国小说史略》,他翻译外国小说,都同样认真。这种精神,极可钦佩,青年们是应该效仿他的。”二是绝无好名之心。其治学成果,“总不大肯用自己的名字发表,如《会稽郡故书杂集》,实在是他辑的,序也是他做的,但是他不写‘周树人’而写‘周作人’,即是一例。因为如此,所以他所辑校著译书,都很精善,从无粗制滥造的。这种‘暗修’的精神,也是青年们所应该效法的”。三是眼光极为犀利。他读史与观世,“能抉发中国社会的痼疾,如《狂人日记》、《阿Q正传》、《药》等小说及《新青年》中他的《随感录》,所描写所论述皆是。这种文章,如良医开脉案,作对症发药之根据,于改革社会是有极大的用处的”。这些评价,无论是用过去的眼光,还是今天的眼光来看,无疑都是相当精到的。

  

  与其他人所写的追忆文章不同的是,钱玄同还指出了鲁迅性格上的三个弱点:“一是多疑。他往往听了别人几句不经意的话,以为是有恶意的,甚而至于以为是要陷害他的,于是动了不必动的感情。二是轻信。他又往往听了别人几句不诚意的好听话,遂认为同志,后来发觉对方欺诈,于是由决裂而至大骂。三是迁怒。譬如说,他本善甲而恶乙,但因甲与乙善,遂迁怒于甲而并恶之。”对这三个弱点,钱玄同是否真正说到了要害处,与鲁迅先生实际是否相合,我缺少研究。不过我想,“人无完人,金无足赤。”一个再伟大的人,也会有不足;一个再精明的人,也会有不敏时。所以,钱玄同对鲁迅先生两个方面的分析评价,让我们今天了解认识一个真实的鲁迅恐怕都是不乏帮助的。

  

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