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—省妇联巾帼扶贫记
◆湘声报记者 曾晗叶 通讯员 罗健康 曹良海
春节前夕,在广东打工的阳征松回到了家乡隆回县司门前镇湴塘村。车行村口,夜幕降临,眼前不再是漆黑一片,崭新的LED节能路灯照亮了回家的路。
“门前的臭水沟疏通了;水泥路面延伸至了村组;家家户户连上了自来水;分类垃圾桶随处可见;网络实现“户户通”了……”家人告诉阳征松,村里发生这么大的变化,搭帮省妇联扶贫工作队。
走进农村,扶贫路上的娘子军
湴塘村距隆回县城60余公里,人口350户1280余人,其中贫困户67户254人,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1600元。
2016年3月,谢海蓉接到了省妇联党组的通知,作为新一轮驻村扶贫工作队的队长将正式驻入湴塘村。3月31日,她从长沙一路赶到了湴塘村,当天就住进了村里。
“刚来的时候, 环境的艰苦是一个考验,村民们的态度更是横亘在扶贫路上的顽石。”省妇联驻村扶贫工作队队员、湖南师大研究生毕业的李玉婷说,起初,村民们对“娘子军”前来扶贫并不看好,认为她们手不能提,肩不能扛,能力有限起不了什么大作用。
扶贫队把村民当作自己的亲人,对孤寡老人、单亲家庭成员嘘寒问暖、买衣送物;对留守儿童在学习教育、物质生活和精神心理方面予以关爱;对五保户、大病患者,为其申请社会保障兜底。扶贫队用真心、热情,温暖了湴塘村的人们,赢得了村民们的肯定。
精神扶贫,治病先治本
工作队组织召开村支两委、党员、群众代表大会20多次,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。完善村党建制度,切实加强村支两委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。
“人有精神老变少,地有精神土生金。”扶贫队在全村开展“好家风好家训”征集活动,每家每户制作家风家训牌;在全村开展“最美”系列评选活动,评出了 “最美家庭”、“最美婆婆”、“最美媳妇”、“热心公益之家”、“最清洁家园”;为村民健身队购置腰鼓;为巾帼志愿者服务队购置工作服、帽;为环保小卫士购置环卫服、帽及标识;组建了党员义务服务队,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。成立治安巡逻队,定期开展治安巡逻活动;成立互助救济基金会,发扬邻里互信、互助友爱的良好风气。
产业扶贫,“输血”变“造血”
“在家门口做事,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,再好不过了!而且我们只管做好产品,扶贫队已经对接好了电商平台负责销售。”加入湴塘村猪血丸子加工合作社的邹朝晖脸上笑开了花。
除了猪血丸子加工合作社,工作队还扶助湴塘村成立了手工编织协会、大蒜种植合作社,建立果蔬套种基地、冬枣基地、黄桃基地。贫困户参与合作社,不但有入股分红,还有务工收入。
在家的妇女参加手工编织培训,如今产品已供不应求;水果基地的树苗成活率达到90%以上,挂果后预计实现村集体年收入约50万元;种植的80亩红皮香蒜直接带动贫困户脱贫…… “实践证明,产业扶贫才能彻底改变一个贫困山村的命运。”谢海蓉说。